返回首页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

178 2024-10-19 13:30 admin

一、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一个繁荣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先行示范区。作为一个繁荣发展的典范,聚龙小镇通过创新科技、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个小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游客。

地理位置和优势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海峡西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小镇毗邻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便利,与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交流往来频繁。

小镇的经济实力在福建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聚龙小镇成为引领全国的特色小镇,拥有广泛的资源优势。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小镇充满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引擎,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小镇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精神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

聚龙小镇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小镇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资源支持,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创业团队和高端人才。

小镇内设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技术中心,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聚龙小镇已经成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各界人才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旅游资源和服务业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不仅在科技和产业领域有着卓越表现,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游客们的理想目的地。小镇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和探索。

聚龙小镇的旅游业发达,涵盖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多个领域。小镇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古老的庙宇、传统的村落和美丽的海滩。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到不同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

同时,小镇的服务业也非常发达,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和舒适的住宿条件。从豪华酒店到特色民宿,聚龙小镇的住宿选择多样化,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先进社区。小镇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倡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聚龙小镇引入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施,建设了现代化的生态园区和绿色建筑。努力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小镇还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社区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

结语

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以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瞩目焦点。小镇在各方面的发展中秉持着专业和一流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福建泉州惠安聚龙小镇将继续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和魅力。

二、福建泉州惠安有啥吃的?

福建泉州惠安是一个美食之都,有许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和美食,如沙茶面、鱼丸、海蛎煎、糖粿、土笋冻、烧饼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沙茶面了,它是惠安的代表性美食,由酱油、花生酱、虾米、花生、辣椒等多种调料制成,配上细嫩的面条,口感鲜美,香气扑鼻。此外,惠安还有许多优质的海鲜,如螃蟹、鱼、虾、贝类等,新鲜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三、福建泉州惠安温氏起源哪个村?

温厝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涂寨镇下辖村。唐末,温氏村民从山西太原迁此建居,以姓氏得名。温厝村位于涂寨镇西部,紧邻螺阳镇工农村及松星村,东邻上村村,北邻灵山村,西至螺阳镇工农村,南至螺阳镇松星村,距离镇只有2公里,距离县城3.5公里,县道308贯穿通过,与324国道连通,交通便捷。

四、2020福建泉州惠安中考志愿怎么填?

本次征求志愿学校及招生计划:

  荷山中学(17人)、惠安二中(39人)

  成绩要求:按照惠安县2020年中考切线的最低录取等级分数线填报,

  低于385分的考生不要填报。

  志愿征求网址:http://220.162.55.228:93【特定时间开放】

  本次志愿征求时间:8月16日8:00--8月17日18:00。

五、福建泉州惠安有哪些地方好玩?

净峰寺又名净山、尖山、钱山,坐落在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净峰山上,东临净峰惠女湾,南临大港湾,北与净峰莲城卫城相遥望,建成于唐咸通3(公元861年),海拔97.5米,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是惠安县数座唐建寺庙中仅此延续至今没被废没的千年古刹,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惠安最有名的景区之一。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

六、福建泉州惠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聚龙小镇,崇武古城风景区,聚龙岛欢乐园,惠安女民俗风情园,西沙湾,青山湾,聚龙小镇温泉公园,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净峰寺,风车岛。

七、介绍一下福建泉州的惠安女?

  福建惠安女, 在福建泉州,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  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  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这种服装在古代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当时的裤管就很宽大,和现在的裤样相似,中国各地农村的男女都穿这种汉族人常穿的裤子,那时妇女的头上没有戴斗笠和头巾,戴的是这种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  出门时蒙上黑纱的,是新婚和没有生育的妇女,为了躲避见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这种黑纱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摘下来,甚至在夫妻睡觉关灯时,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没有认出对方是自己的妻子。到了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惠安女服饰的风格有一次大的变化。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臂部,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  这时妇女的头饰已变成用黑布包头,不戴花头巾,也不戴斗笠。惠安女的服饰有了更明显的变化,那是在1949年之后,她们的上衣越裁越短。这是谁发明创造的呢?据说这种变化来自1958年的大跃进。当时全县青壮年妇女集中起来修建鸟坛水库。正是在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惠安的妇女不得不学习其它地区的妇女,戴起了头巾和斗笠,不料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来了,成为吸引人们注目的风景线。  时刻不离身的斗笠里藏着女人家的许多秘密。海边的气候变化多端,尤其是在惠东半岛的海湾,有时刮起海风特别冷,可是为什么惠安女的上衣却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触时,我们发现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间的彩带和已婚女人的银腰带就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据说银腰带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节约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脐的原因吧!对于惠安女服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郑文伟,这位曾经在大学担任过教授的县委书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20世纪50年代后,惠安女的结婚头饰不再是沉重的金属饰品和黑布,而是用绸布制作的红绣球,美观又轻巧。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婚服饰也不尽相同。  惠安女的结婚服饰随着时代不同,其样式也不同,婚俗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惠安女有一个长住娘家的习俗,她们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一年里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清明的时候,还有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还有冬至和农忙的时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后,长住到丈夫家。  这种男人长期在外捕鱼,打工,女人在家从事副业和农业,从而形成的长住娘家的习俗。长住娘家的习俗,过去给许多惠安女带来不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旧习俗有了许多变化。  新娘迈过火炉走出娘家的祖屋,是惠安女传统婚俗的一个程序。据说,红色的火焰预示着新婚的生活红红火火。像传统的习俗一样,新娘通常都会梳着非常奇特的头饰。只有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惠安女才能梳这样漂亮的头饰。它是由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梳理了四个小时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乱了,自己一个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那为什么这些妇女要给新娘梳成这样难以整理的头饰呢?这里存在着什么奥秘呢?原来,在过去长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对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监督的作用。据说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如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们就会讥笑她。因此为了保持发式整齐不乱,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着睡觉,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惠安女下身穿的裤子,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为佳。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仅为三十厘米,既美观又便于劳动。  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一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已不再盛行。  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每天在崇武做导游的惠安女谢聪慧都这样打扮自己,尽管她不太清楚这种服饰是谁传承下来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视其为美,她也就穿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服装了。这种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呢?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那么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人们众说纷纭。确实是有人这样说,这种根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在这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八、泉州惠安区号?

电话区号

0595

惠安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地理坐标为北纬24°49′-25°15′,东经118°38′-119°05′。辖境东北连泉州湾,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相望。总面积646.7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953,805人(2009年),常住人口94.60万人(2009年)。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畲、蒙古等民族。

惠安县,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海滨邹鲁”、“雕艺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食品工业强县”之美誉。全县陆域总面积含泉州台商投资区共72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33平方千米。

九、泉州惠安小吃?

惠安小吃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名的:

1. 惠安沙茶面:惠安沙茶面是惠安地区的特色美食,以猪肉、虾米、花生、豆腐等为主要材料,加上特制的沙茶酱和面条,味道鲜美。

2. 惠安鱼丸:惠安鱼丸以鲜鱼为主要原料,加上淀粉、蛋清等制成,口感弹嫩,味道鲜美。

3. 惠安炸肉:惠安炸肉是一道传统的惠安小吃,以猪肉为主要原料,加上特制的调料和面粉制成,外酥里嫩,味道香脆可口。

4. 惠安花生汤:惠安花生汤是一道清甜可口的小吃,以花生、红枣、桂圆等为主要原料,煮成浓郁的汤汁,味道香甜可口。

5. 惠安糖葫芦:惠安糖葫芦是一种传统的惠安小吃,以山楂、草莓、苹果等为主要原料,裹上糖浆制成,口感酸甜可口。

以上是泉州惠安比较有名的小吃,如果有机会去惠安旅游,不妨品尝一下这些美食。

十、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

惠安县辖镇。1939年置崇武镇,1958年属飞跃公社,1961年析置崇武公社,1984年复置镇。位于县境东南沿海突出部,东距台湾97海里,为海峡两岸距离最近点之一,距县城23公里。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68万。惠崇公路过境。辖大祃、港墘、靖江、莲西、海门、潮乐、西华、五峰、霞西、前垵、龙西、溪底12个村委会。有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石雕石材工艺、渔船渔具制造、海滨旅游、对台贸易、水产品冷冻加工、化工建材、建筑、运输和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红薯、小麦、花生。建于明朝的崇武古城为国内仅存的最大石头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安女的特殊服饰和婚俗引起学者专家研究。明朝戚继光抗倭据点、郑成功反清基地都曾设立于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